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中考会考网 > 福建中考 > 福建中考 > 文章正文
 
2006年福建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学科试卷评价报告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2exam.com整理 2007-3-21 8:54:32
2006年福建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学科试卷评价报告
 
2006年7月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了每年一度的初中生毕业升学数学考试,这是全省九地市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二次毕业升学数学考试.九个设区市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区域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命制本地区的数学学业考试试卷.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进程,更好地与新的高中课程改革相呼应,根据省教育厅的指示,数学科评价组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公平公正、科学准确的原则,对九地市实验区的数学考试卷进行了全面、认真、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一、基本情况
九个实验区均送交了各自数学学业考试的试卷、评分标准和质量分析,其中福州市、厦门市首次设计数学答题卡,福州市并采用网上阅卷。
我们对各设区市送交的资料进行了汇总、统计、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命题点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部分命题人、阅卷教师、应届初中毕业班任课教师和学生),按照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和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的相关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对各地试卷所反映的共性,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
二、总体评价
各设区市均能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及《福建省关于高中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坚持“三个有利”(有利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数学;有利于反映考生真实的学习水平)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课改精神,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命题.在改革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突出数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对“双基”的考查,在考查能力上,进行了创新的探索,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考生创造性思维。
试卷着力整体布局,题型结构的配置科学合理,试题注重考查“三基”和四种能力,特别突出对主体内容的考查,绝大多数题目背景公平、立意新颖、表述严谨。
试题难度适宜,与2005年相比,试卷题量有所减少,平均分、及格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试卷结构简约合理,绝大多数试题叙述简明易懂,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与学生及教学实际吻合,较好地控制了试卷的难度,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
试题关注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关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积极尝试新的试题题型,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应用性、信息性、实验操作性试题,加强与社会热点、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收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关注基础(公民的数学素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创新仍是今年学业考试命题的亮点。
所有地市均采用“两考合一”的办法,既体现了初中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了适度区分选拔人才的需要,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阅卷评分、控制评分误差.
三、总体特点
(一) 试卷结构
各设区市2006年数学试卷形式与结构
项目
试卷
题    量
各题型分数
考试
形式
考试
时间
总分
Ⅰ级
Ⅱ级
Ⅲ级
填空
选择
解答
福州卷
3
23
32
20
30
100
两考合一
120分钟
150分
厦门卷
3
26
34
40
21
89
宁德卷
3
26
33
30
24
96
莆田卷
3
26
31
36
16
98
泉州卷
3
28
33
36
24
90
漳州卷
3
27
33
42
24
84
龙岩卷
3
25
30
36
20
94
三明卷
3
26
33
34
24
92
南平卷
3
26
35
30
24
96

各设区市2006年数学试卷学业考试体现创新、应用能力等
新考点的分值和比例
项目
试卷
体现创新能力(开放、探索、创新)题
实际应用题
分值(分)
比例%
分值(分)
比例%
福州卷
50
33
30
20
厦门卷
24
16
12
8
宁德卷
25
17
25
17
莆田卷
30
20
30
20
泉州卷
25
17
30
20
漳州卷
30
20
20
13
龙岩卷
20
13
50
33
三明卷
24
16
36
24
南平卷
15
10
30
20
题量和题型
统计表明,各试卷中的题型仍为三种: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选择题所占分值比例的范围在10%到20%之间;填空题所占分值比例的范围在13%到28%之间;解答题所占分值比例的范围在56%到67%之间.Ⅱ级总题量一般在26题左右,最少的为23题,最多的为28题,基本保证了题型多样,各类题型比例较为恰当,总题量适中.
㈡ 试题特点
Ⅰ 以考查数学素养为核心
1、依据课程标准,面向全体,考查数学的核心内容
2006年全省各地实验区的中考试题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关注《数学课程标准》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以初中学段的知识与技能为基准,突出考查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这样做有利于促进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

例1图
例1〖福州卷15题〗如图,创新广场上铺设了一种新颖的石子图案,它由五个过同一点且半径不同的圆组成,其中阴影部分铺黑色石子,其余部分铺白色石子.小鹏在规定地点随意向图案内投掷小球,每球都能落在图案内,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落在一、三、五环(阴影)内的概率分别是0.04,0.2,0.36,如果最大圆的半径是1米,那么黑色石子区域的总面积约为________米2(精确到0.01米2).

【评析】概率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内容,但本题命题形式新颖,不落俗套,一改以往有固定模式的倾向,对防止部分教师高强度的题海训练起到很好的引导矫正作用.
例2〖泉州卷18题〗如图,在Rt△ABC中,∠C=90°,AC=2,BC的长为常数,点P从起点C出发,沿CB向终点B运动,设点P所走过路程CP的长为x,△APB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 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

例2图
 

 
 
 
 

【评析】本题考查的对象是图形变化过程,牵涉到的知识既有图形的基本特点,也有数形结合与函数思想,而核心在于《数学课程标准》所关注的“图形变化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函数是刻画变化着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的理念,体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2、创设情景,突出对数学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考查
开放、探索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是数学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2006年全省各地实验区的中考试题仍设置一定比例的开放、探索性试题,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进行考查.

例3图
例3〖宁德卷19题〗如图,在已知△ABC和△BAD中有以下四个判断:①AD=BC;②AC=BD;③∠C=∠D;④∠BAC=∠ABD.请你从中选择两个作为条件、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已知:
求证:
证明:
【评析】本题是近两年命题热点题型,属于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选择空间,根据构成的命题不同,相应的证明依据略有差异,其中也有假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全等内容的掌握情况与几何推理能力、观察能力等.符合《2005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数学》提出“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等”的要求。

例4〖漳州卷27题〗如图,已知矩形ABCD,AB= ,BC=3,在BC上取
例4图
两点E,F(E在F左边),以EF为边作等边三角形PEF,使顶点P在AD上,PE,PF分别交AC于点G,H.

⑴求△PEF的边长;
⑵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当F与C不重合时,从图中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⑶若△PEF的边EF在线段BC上移动.试猜想:PH与BE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评析】变换学生所熟悉的图形位置、形状,题设条件,设问方式是改编开放探究性试题的常见方法.本题三个问题的难度层次分明,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其中第⑵小题,特别是第⑶小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移动,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也体现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考查.
3、合理设计试题,加强对数学能力的考查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数学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要求“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2006年全省各地实验区的中考试题对学生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加大力度.
(1)观察操作,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操作既增加学习的兴趣,又是思维的起点与辅助;想象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面,是新课程所关注的新的内容.
例5〖莆田卷14题〗如图,茶杯的主视图是(   ).
 
 
 

例5图
 

 

【评析】本题从生活情境出发,在考场中提供亲切的画面,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从而做出合乎逻辑和实际的判断.在这个想象、分析、判断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完全符合新课标精神.但试题应给出立体图形的正视方向.
例6〖宁德卷25题〗如图1,矩形纸片ABCD中,AD=14cm,AB=10cm.
⑴将矩形纸片ABCD沿折线AE对折,使AB边与AD边重合,B点落在F点处,如图2所示;再剪去四边形CEFD,余下的部分如图3所示.
若将余下的纸片展开,则所得的四边形ABEF的形状是___,它的面积为_____cm2;
⑵将图3中的纸片沿折线AG对折,使AF与AE边重合,F点落在H处,如图4所示;再沿HG将△HE剪去,余下的部分如图5所示.
把图5的纸片完全展开,请你在图6的矩形ABCD中画出展开后图形的示意图,剪去的部分用阴影表示,折痕用虚线表示.
⑶求图5中的纸片完全展开后的图形面积(结果保留整数).
 
 
 
 
 
 
 
 
 

【评析】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由具体对象的“操作”到凭借几何图形“想象、推理”的发展过程.折纸问题在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第⑴小题问题不难解决,第⑵小题要求再折、剪、画,解答此题时,仅凭想象有些难度,但只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就很直观明了.
(2)着眼发展,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动手探索性试题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自由想象、自主发挥、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考查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培养动手操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改变传统机械训练的应试教学.
例7〖龙岩卷22题〗在10×10的格点正方形网格中,ABCD是矩形纸片,位置如图所示,M是AD的中点.
(1)沿虚线MB剪开,分成两块纸片进行拼图.
要求:①拼成直角三角形 ②拼成平行四边形 ③拼成等腰梯形
将所拼图形画在相应图形的网格中.
 
 
 
 
 
 
 
 
 
 
 
 
 
 
 

⑵求出图中∠AMB的度数(精确到1°).再思考:能否将矩形ABCD剪拼(限剪两刀)变为菱形?若能请说出拼成后菱形的边长;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评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试题,试题要求对矩形进行裁剪和重新拼接组合,是动手操作的典型范例,它需要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来完成解题.第⑴小题用到的数学知识主要是有关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等腰梯形判定的基础知识.但第⑵小题的“再思考”,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试题形式灵活,突出问题解决和策略的多样化.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考查学生在变化了的情景中,灵活运用几何直觉、合情推理、操作探究等能力.
(3)情景真实,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从2006年我省各市实验区提供的中考数学试卷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应用意识与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已形成共识,大部分试题的背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考查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人人学习必需数学”的理念.
例8〖南平卷25题〗近期,海峡两岸关系的气氛大为改善.大陆相关部门于2005年8月1日起对原产台湾地区的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扩大了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某经销商销售了台湾水果凤梨,根据以往销售经验,每天的售价与销售量之间有如下关系:
每千克售价(元)
38
37
36
35
20
每天销量(千克)
50
52
54
56
86
设当单价从38元/千克下调了x元时,销售量为y千克;
⑴写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如果凤梨的进价是20元/千克,某天的销售价定为30元/千克,问这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
⑶目前两岸还未直接通航,运输要绕行,需耗时一周(七天),凤梨最长的保存期为一个月(30天),若每天售价不低于30元/千克,问一次进货最多只能是多少千克?
【评析】本题通过两岸直接通航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应用意识的形成与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也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也是考试与教学应关注的重点之一.
例9〖厦门卷21题〗2006年3月25日,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如图是本次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0公里赛程,5公里赛程各项目参赛人数占全体参赛人数比例的扇形统计图.
⑴求参加全程马拉松赛的人数占全体参赛人数的百分比;
⑵已知参加10公里赛程的人数为7200人,求参赛全程马拉松赛的人数.
【评析】本题取材于真实的情景,有关数据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才能得出,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又较好地考查了统计的基本知识.
⑷适应需要,考查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从文字、图象、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一种能力.而表格、图象和图形是一种最直观、最形象的数学化的语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层面,从包含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一点来看,利用提炼的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考查数学能力的最好表示形式之一,这已成为2006年我省各市实验区中考数学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10〖福州卷18题〗图①是某市6月上旬一周的天气情况,图②是根据这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气温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请你根据两幅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⑴这一周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星期_______;
⑵这一周每天最高气温中的众数是______℃,中位数是_____℃,平均数是______℃;
⑶这两幅图各有特色,而关于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下列四句话描述最贴切的一句是_________.(只需填写文字前的小标号)
①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每天天气情况.
②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比值情况.
③可以直观地告诉我们这一周每天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
④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一周每天气温的总体情况.

图①                                  图②
例10图
 

 
 
 
 
 
 
 
 

【评析】本题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问题设计自然合理,强调统计图表的信息交流和问题转换.
4、精选背景材料,设计试题有利于体现真实水平
⑴试题载体立足学生现实,体现公平性
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是基于解题者对问题的理解基础之上而进行的.因此,试题的背景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或其它学科现实.显然,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方法、包括经验,都可以看作是他们的现实——数学现实;而学生们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应知识和方法也应当被看作是他们的现实——知识现实;甚至,学生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包括通过各种传媒获得的,也都应当可以成为他们的现实.只有基于学生现实的问题,才能体现公平性.
例11〖福州卷21题〗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与原三角形相似的直角三角形”用这一方法,将矩形ABCD分割成大小不同的七个相似直角三角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编号为①至⑦(如图),从而割成一副“三角七巧板”.
已知线段AB=l,∠BAC=θ.

例11图
(1)请用θ的三角函数表示线段BE的长_______;

(2)图中与线段BE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
(3)仔细观察图形,求出⑦中最短的直角边DH的长(用θ的三角函数表示).
【评析】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本题用变化的“三角七巧板”呈现给每位学生却是全新的背景,既关注对所有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和认知水平,也给学生提供公平表达自己数学学习状况的机会.
(2)关注个性化差异,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
“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各地实验区的数学试卷用开放性试题、自主选择试题,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性,让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数学才能.
例12〖三明卷26题〗如图①、②、③是两个半径都等于2的⊙O1和⊙O2,由重合状态沿水平方向运动到互相外切过程中的三个位置,⊙O1和⊙O2相交于A、B两点,分别连结O1A、O1B、O2A、O2B和AB.
⑴如图②,当∠AO1B=120°时,求两圆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l;
⑵设∠AO1B的度数为x,两圆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⑶由⑴,若y=2π,则线段O2A所在的直线与⊙O1有何位置关系?为什么?除此之外,它们还有其它的位置关系,写出其它位置关系时x的取值范围.
奖励提示:如果你还能解决下列问题,将酌情另加1~5分,并计入总分.
在原题的条件下,设∠AO1B的度数为2n,可以发现有些图形的面积S也随∠AO1B变化而变化,试求出其中一个S与n的关系式,并写出n的取值范围.
 
 
 
 
 
 

【评析】本题通过圆的运动构造问题,蕴涵了对观察、动手操作、猜测、合情推理论证等数学活动的考查.试题的要求层次分明——从具体角度求周长→用变量表示周长→根据特殊周长值进行猜测验证,奖励分数的做法既尊重学生数学差异,体现人文关怀,又能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情和潜能.
Ⅱ 试卷设计和结构上以生为本,积极探索评分方式
1、提示警语,体现人文关怀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在2006年我省各市实验区中考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改变设问方式使考生具有亲切感,以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如莆田卷:细心填一填,精心选一选,耐心做一做);
其次,适时设置一些提示语,让考生感觉如师在侧,既可增强其自信心,又能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如宁德卷第20题:用列表或树状图求解.能砸出“金花彩蛋”的彩蛋记为“金”,不能砸出“金花彩蛋”的彩蛋记为“空”);
三是,考试不同于日常教学,试题应当科学、题意明确,试题表述应准确、规范.纵观各地实验区中考试卷,绝大部分试题均能做到表述简洁易懂,没有设置审题障碍,不产生歧义,关键字词加上着重号“·”.
四是,各地试卷的各个版面设计较规范,力求图文匹配,疏密有致,给考生一种内在的数学美的感觉,在他们结束初中数学学习的最后一刻,仍然能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严谨、规范(如漳州卷:请再检查一遍)。
各地在命卷时同样注意到,试卷的说明文字、起提示警语作用的语句和符号一般能以点到为止、少而精为原则,非必要不要,没有盲目设置.这样既起到应有作用,又没有造成阅读障碍。
2、试卷编排方便学生答卷
经过几年努力,今年各地试卷的题量、时间与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良好的变化,基本上趋向一致,均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解题习惯。由于控制题量,使试卷各种题型分布亦趋向合理,留足答题空间,注意同一道试题的阅读和解答空间不跨页,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提供必要的图形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福州、厦门使用答题纸,还引进电脑阅卷,更加体现公平性。但答题纸版面限制,也影响答题空间,如何做得更好,值得探讨。
3、精心设计评分标准,给学生公平的评价
2006年全省各地实验区的中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从评分标准的总体说明到各种解答题得分点的确定、赋分及评分尺度的把握上,基本上做到表述简明、准确、科学、合理,有效地控制评分过程的误差,提高评分结果的可靠性。
⑴评分总体标准说明指导性强
例13〖南平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说明:⑴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参考答案不同,可参照本参考答案的评分标准说明相应评分。
⑵对于解答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如果后续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考试要求,可酌情给分,但原则上不超过后面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给分。
⑶解答右端所注的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该步应得的累计分数。
⑷评分只给整数分。
【评析】总体说明在一定程度指导整个评卷工作的可靠和公平。莆田卷、泉州卷、三明卷、宁德卷的总体说明也较为合理。
⑵试题的评分标准具有的较好确定性和预见性
各地实验区的中考试题评分标准中,针对只有一种解答思路和方法的提供详细的评分标准;对解答思路和方法多样的提供有差异的几种评分标准,若几种方法差异不大且具有可参考性,通常提供几个比较典型解法的评分标准,而对开放性试题则能预见性提供几种主要解法,以减少误差。
例14〖龙岩卷25题〗如图⑴,在△ABC中,AC=AB=2,∠A=90°,将一块与△ABC全等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C上,一直角边与BC重叠。
⑴操作1:固定△ABC,将三角板沿C→B的方向移动,使其顶点落在BC的中点M.如图⑵所示.探究:三角板沿C→B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为_______.
⑵操作2:在⑴的情形下,将三角板饶BC的中点M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如图⑶所示.探究:设三角板两直角边分别与AB、AC交于P、Q,观察四边形MPAQ形状的变化,发现其面积始终不变,那么S四边形MPAQ=_______.
⑶在⑵的情形下,连PQ.设BP=x,记△MPQ的面积为y,试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x为何值时,△MPQ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解:⑴ ; …………………………………………(3分)
⑵1 ;…………………………………………………(6分)
⑶连AM如图⑷,由题意,知∠1=∠α.
在Rt△CAB中,∵M是BC中点,AC=BC,
∴AM⊥BC,AM=MC=MB,∠CAM=∠PMB=45°.
∴△MAQ≌△MBP.…………………………………(8分)
∴AQ=BP.
∵BP=x,AB=2,∴AP=2-x.∴S△PQA= .
∴ .……………………(10分)
解法一:由 ,可得 .
∴当x=1时,y有最小值 .…………………………(12分)
∵S△PQA+y=1,
∴当y有最小值时,S△PQA有最大值.
即S△PQA最大值为1- = .…………………………(14分)
解法二:∵ ,………(12分)
∴当x=1时,S△PQA有最大值 . ……………………(14分)
注:①用抛物线顶点坐标 求出正确答案不扣分;
②由解法一:得 后,直接答出S△PQA有最大值 者,扣2分.
【评析】本题评分标准在要求学生做出回答地方,以及在解答过程的几个关键点进行赋分,且分值也较为恰当.而对于类似解法和可预见的关键错误采用简单说明是可行的。
⑶评分细则使具体评分更具有可操作性
据了解,有些市在正式阅卷前有先组织部分骨干评卷人员协同命题组成员一起进行试评工作.他们在试评中认真阅读参考答案,明确评分标准,针对试评中出现的问题,对照评分标准制定出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评分细则,保证阅卷过程评分标准一致,值得提倡。
Ⅲ 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总体看九个设区市课改卷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与2006年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命题指导对数学学业考试的基本要求,但也存在个别需关注的问题,表现在:
1、个别试题超出《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各知识领域试题分值比例与课时安排比例不符;
2、阅读解答题阅读量偏大;
3、个别题目文字表述不恰当,存有歧义;
4、个别试题门槛较高,难度偏大;
5、存在因一标多本按教材版本命题的现象,对出现的一市多卷的情况必须纠正。
四、命题与教学建议
1、创新题的表述应准确、简洁,符合初中生阅读习惯,命题时在求新求变的同时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合理性;
2、把握初中结业水平与高中选拔考试合一时试题难度的设置;
3、在调整试题难度时,应体现对考生数学思维水平(抽象化,多样化,逻辑化,形式化)和对数学理解与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4、由于组织试评的单位没有提供相应材料,评价组没能对试评及评分细则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希望2007年各地能提供在具体的评卷工作中制定的评分细则等材料;
5、继续把“双基”作为教学目标,把数学素养作为培养目标;
6.加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在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的同时重视初、高中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问题;
8、加大教研教改力度,进一步深化中考改革,继续提升我省中考数学试卷质量。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